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

你有能力圆屋梦吗?

大马家庭基本上可分成3个主要收入群,即月入达1万4000令吉的高收入家庭;月入8000令吉的中收入家庭;及月入3000令吉的低收入家庭。
另外,月入介于3000至8000令吉的家庭,属中低收入家庭;介于8000至1万4000令吉的则属于中高收入家庭。
但针对大马人购屋能力测试,我会把焦点放在大马高、中和低收入家庭,分析他们家庭每月开销。
假设月入1万4000令吉、8000令吉及3000令吉的这3种家庭,需要向银行贷款购买房子。
根据高收入家庭、中收入家庭及低收入家庭的每月盈余,银行会愿意为这些家庭提供多少贷款呢?
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购屋能力测试来探讨这个问题。


以这个例子来看,扣除所有开销后,这个家庭每月还有2960令吉可用在房贷供期上。
这意味着,他们可借贷48万8932令吉,期限为30年的房贷。
也就是说,可承担的屋价是55万令吉,可选择在吉隆坡帝莎花园和华联花园等地购买双层排屋。


扣除所有开销后,这个中等收入家庭可承担的每月房贷供期是1720令吉。
这意味着,他们可获约28万4109令吉,长达30年的银行房贷。
再推算下去,这个家庭可承担的屋价是32万令吉,仍用能力在吉隆坡帝莎花园和华联花园等地购买公寓。

这个低收入家庭的例子,反映出每月可用来偿还房贷的钱只有520令吉。
以此推算,若是30年期限的话,他们可获8万5000令吉银行贷款。有了这笔贷款,可承担房屋价格是9万5000令吉,不过,可承担房屋类型则是廉/中价组屋,有能力购买的产业地点则是吉隆坡斯里圣淘沙花园。

生活素质更低
资料可见,今天生活在吉隆坡和八打灵再也的大马家庭,比较父母和祖父母,大概70年代至90年代之间,生活素质更加低了;大马人现在正受苦。
为了评估吉隆坡居民自1970年以来生活素质下滑了多少,以及他们有能力居住的房产种类和地区,我用吉隆坡数个热门住宅旺区的屋价和家庭收入作比较。大家只要参考以下资料便一清二楚。


2012年,即便收入1万4000令吉的高收入家庭,也只有能力购买帝莎花园和华联花园的双层排屋。
1970年代,祖父母若有这笔月收入,就有能力购买白沙罗高原,面积达1万平方尺的独立式洋房。
1980年代,同样的收入,父母可以买到孟沙的独立式洋房,1990年代,还可能在士布爹花园购买到独立式洋房。


月入8000令吉的中等收入家庭,在1970年代,可负担在士布爹花园的独立式洋房;1980年代则下滑到帝莎花园的独立式洋房。
1990年代,购屋能力更加进一步下跌至华联花园的双层排屋。
2012年,只能购得帝莎花园或华联花园地区的中价公寓。


月入3000令吉的低收入家庭,1970年代,还有能力承担华联花园的双层排屋,但1980年代,只能负担帝莎花园的公寓。
1990年代,购屋能力则进一步下滑至华联花园公寓。
一直到2012年,低收入家庭可负担的产业,进一步下滑至斯里圣淘沙花园的廉/中价组屋。

 转载自南洋网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